条纹斑竹鲨

Chiloscyllium plagiosum   Bennett
   

  297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体修长。尾细长,比头和躯干长许多。头长,稍平扁,上部微圆凸,下部平坦。背面正中具一纵行皮嵴。吻颇长,向前狭小,前端钝尖。眼长椭圆形,上侧位,无瞬膜,距吻端约与距第一鳃孔相等。鼻孔下侧位。与口隅相通;前鼻瓣前部具一尖长鼻须,后部宽圆,伸达口前,后缘分裂如细须;后鼻瓣前部半环形,后部薄褶沿着鼻口沟外侧,伸达口隅,后缘也细裂。口平横,距眼的垂直线比距吻端为近。下唇宽扁,连续成一横褶,后缘游离波曲;上下唇褶颇短,下唇褶被横褶所盖。齿细小,三齿头型,侧齿头细小,每侧每行12-13齿,多行在使用。喷水孔椭圆形,比眼小,位于眼的下后方,后缘内侧具一突起。鳃孔5个,狭小,最后1个最宽,最后2个相互靠近,最后3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。
背鳍2个,大小相同,或第一背鳍略大,后缘几平直,下角不突出;第一背鳍起点一般与腹鳍基底后端相对,或稍前对着腹鳍基底后部;第二背鳍起点距第一背鳍起点与距臀鳍基底中部上方约相等。尾鳍狭长,尾椎轴平直;上叶较狭;下叶前部不突出,与中部连续成广圆形,与后部有一缺刻相隔,后部三角形突出,与上叶相联;尾端圆形。臀鳍低长,接近尾鳍下叶,基底长等于尾鳍基底长的3/5-3/4。腹鳍呈长方形,鳍端达第一背鳍基底后部下方。胸鳍宽,后缘和里缘广圆,外角圆钝,基底伸达第三鳃孔下方。
体灰褐色,背侧面具12-13条暗色横纹;第一条在头部中区,在大的个体分为两小条,第二条在胸鳍上方,第三条在胸鳍后方,第四与第五条在第一背鳍前后方,第六和第七条在第二背鳍的前后方,第八条在臀鳍起点上方,第九至第十三条在尾鳍上。在幼小标本,吻上还具一横纹,与第一条有些混合。横纹和其边缘具许多白色斑点;幼体腹面上也具很多白色小斑,在成体常不明显;暗色或黑色斑点或少而较大,排列在正中线上及横纹的边缘,或多而细小,不规则地分布于头上及体侧和鳍上。幼体腹面多少褐色,成体腹面淡白色。


生物学

栖息在浅海底层多藻类生长的环境中,显示保护色,行动不甚活泼,主食小鱼和无脊椎动物。卵生。体长达1 m内外。

生境信息

栖息在浅海底层多藻类生长的环境中,显示保护色,行动不甚活泼,主食小鱼和无脊椎动物。卵生。体长达1 m内外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
测量标本25尾;全长130-945 mm;采自上海,浙江披山、大陈岛,福建东山、厦门,广东广州、汕尾、遮浪。